2020年東京奧運是日本當前最重要的議題,全國上下也對奧運寄予厚望,希望能帶來經濟效益。日本政府也設定外國人觀光客人數要從2017年將近2900萬人,提升到2020年達4000萬人次目標,而根據日本觀光廳報告,直到奧運當年,日本的觀光住宿缺房量大約還有13,000間,缺口不小。
即將在今年6月15日實施的「住宅宿泊事業法(民泊新法)」,規定房東向地方政府登記後,普通住宅也可提供民宿服務,相信可解決部分房源不足的問題,也讓個性較為保守的日本人,在面對處於灰色地帶如Airbnb等共享經濟住宿時,有了可依循的方向。例如該法規範,民泊業者一年的營業天數不可超過180天、若屬於公寓大廈等集體住宅,必須獲得管委會的同意才能經營、不得造成周遭居民生活上的困擾等等。
對於有許多外資的日本不動產市場,民泊新法上路後也帶來新的商機。根據業者統計,2017年外資在日本不動產的投資,已占日本整體投資30%以上,創下十年新高。若單就城市來看,東京跨國投資金額去年排名全球第五,僅次於紐約、倫敦、巴黎、香港。據日本不動產商預估,民泊新法每年將可為日本創造2000億日圓(約台幣540億元)的產值。看準年年上升的觀光客數量,已有不少投資人計畫於日本置產的同時,利用不動產來經營民泊投資,再以民泊天數搭配月租的做法,增加民泊的獲利機會。而有些缺少服務人員的民泊,甚至會與鄰近的旅館業者合作,將鑰匙放置在旅館櫃台,由旅館人員轉交給來民泊住宿的房客,如此一來旅館也可增加收入,民泊經營也更便利,創造出共享經濟的效益。
民泊新法除了能夠紓緩2020年東京奧運觀光人潮帶來的住宿需求,實際上更是一個需要永續經營、培養健全市場的產業。若發揮得宜,不僅僅是帳面上的收益,更能夠降低空屋率、活化老屋資產等等,都是民泊新法可帶來的潛在利益,當然也必須克服觀光發展對當地居民帶來的衝擊。台灣在面對資產閒置、違法日租套房橫行的情況,如何兼顧觀光與都市發展,日本民泊新法是值得我們參考學習的對象。
(本文已刊登於理財周刊第918期)
(本文已刊登於理財周刊第918期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